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专家访谈 | 波波娃:深化国际学术合作 推动西夏学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8月22日,在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讨会上,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伊丽娜·波波娃分享了她在中俄西夏学合作、青年学者培养以及西夏陵申遗成功等方面的观点。
8月22日,在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讨会上,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伊丽娜·波波娃分享了她在中俄西夏学合作、青年学者培养以及西夏陵申遗成功等方面的观点。
“这次大会汇聚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众多领军学者,大家聚焦西夏学领域研究,发表真知灼见,面对面交流最新研究进展,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月22日,在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讨会上,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学院荣
“西夏文化必须积极主动‘走出去’。”8月22日,在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李华瑞结合西夏陵申遗历程与文化遗产推广现状,提出以更主动、更开放的姿态向国内外推广西夏文化。
近期,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新著《回望贺兰:西夏文明史再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恰逢不久前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学术界认为,这本书是近年来诠释解读西夏文明的重要成果,回应了一些中外学者关注的西夏史研究重要议题,有利于建立起中国西夏
中国古典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及其内容的学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也是多语言、多文字国家,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典籍。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典籍也属于中国古典学的研究范围。西夏王朝除了有汉文典籍外,还有大量西夏文典籍,均应纳入中国古典学的研究范围。
轻点屏幕,晃动手柄,西夏陵便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徐徐呈现在学生们眼前。邓文韬继续点击屏幕,一座座陵墓迅速变换面貌,三维画面不断丰富:高大的陵寝建筑、全副武装的守陵卫士、晦涩难懂的西夏文字,让大家目不暇接。
轻点屏幕,晃动手柄,西夏陵便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徐徐呈现在学生们眼前。邓文韬继续点击屏幕,一座座陵墓迅速变换面貌,三维画面不断丰富:高大的陵寝建筑、全副武装的守陵卫士、晦涩难懂的西夏文字,让大家目不暇接。
近年来,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自媒体的蓬勃兴起,甲骨文表情包、文物修复短视频、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山西等话题“破圈”传播,让甲骨文、古建筑学等一批冷门绝学走进大众视野。